獠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卷 南征北战 第四十三章 破敌,三国之男才女貌,獠羽,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本来以为自己这次至少要在这陇西呆上个一年半月地,没想到今天刚刚出城游猎,后面就来了董卓的使者,正确的说,是董卓的全权代表安喜的从人。从那个信使的手中接过信函,展开看了一遍,而后又接过薰卓的调兵令牌,仔细的勘验,确定并非伪造之后,吕布不由的叹了一口气。这声叹气中,有庆幸,也有失落。不用和刘宇对阵,不必担心自己的声名受挫,这倒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这世间除了刘宇之外,还有谁是自己的对手呢!别以为只有董卓看不起吕布,其实吕布又何尝看得起薰卓,董卓把吕布当作自己的一条狗,那吕布就是把董卓当作一颗树而已。至少,他不认为薰卓比他强!

想到这里,吕布竟然升起了一种英雄怅然的情怀。这如果被后世的人知道,恐怕会笑掉大牙,没错,你吕布的武功确实是出类拔萃,但这个天下能够生擒你吕布的,也绝不在少数啊!匹夫之勇,也配称英雄?不过在那个时候,吕布自己确实以为自己是这个天下数一数二的英雄,不服气啊,不服气拿出兵器大家手底下见真章就是了,看谁能单挑赢我!

既然有调兵令牌,那吕布也不可能违背将令,于是点起兵马,往韩遂所在的洮阳县而来。按照安喜送来的那份书函中所说,为了保证不太过消耗关中兵马,吕布只需要统帅三万骑兵部队火速赶往洮阳即可。而刘宇大军也只是出动三万骑兵而已。这让吕布很是纳闷,双方都是骑兵的话,如何攻城呢?更何况,韩遂有十二万人马,自己这边加起来只出动六万,这是去打韩遂,还是去送死?就算是奇袭,力量差距也太大点了吧!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吕布仔细考虑了半天,决定不管那信函上说的是什么,自己率领五万骑兵,从 县出发,这样至少不会被韩遂占了便宜去。尽管都是骑兵,但三万和五万之间不只是差在人数上,还同样差在行军速度上。不信你试试,指挥三万人行军,和指挥五万人行军,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

四天后。等吕布带领部队一路行来,赶到洮阳的时候,他有些不相信自己地眼睛,原本韩遂大军驻扎的洮阳县,如今县城城门大开,城门口有那么几个兵士在悠然的巡逻,而县中的老百姓也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异常,至于洮阳县城的城墙,更是没有一点被攻打过的痕迹。这是怎么回事?吕布糊涂了。难道这里不是洮阳?又或者,韩遂大军根本就不曾在这里驻扎过?第二种猜想显然是毫无道理的,因为如今在洮阳县城外,还能看到很多大军。尤其是骑兵部队驻扎过的痕迹。

搞不清楚状况地吕布只好派人往洮阳县中打听具体的情况,时间不长,一个统领模样,身穿益州衣甲的兵士就被带到了吕布面前。吕布急于知道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于是那个统领刚刚被带到,他就迫不及待的一口气问出一大串问题。而那个统领在弄清楚了吕布地身份之后,非但没有回答吕布的问话,反而一挺腰板。大声说道:“吕中郎,末将奉骠骑大将军之命,在此等待将军多时了!大将军有令。若吕布率军赶到。就火速率领一万骑兵。往西南接应,于路若是遇到掉队羌兵。可就地格杀!”

吕布的脑子里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个小小的统领就敢用这样地语气和他说话!不过他还是下意识的做出了反应,直接一报拳道:“末将领命!”说完之后自己都愣在那里,心中暗道:我这是领谁的军令啊?好半天才回过味儿来,原来自己把眼前的这个统领当成了当年北伐时刘宇地亲兵,而自己刚才还在遵奉刘宇的将令呢!

知道自己闹了个不大不小的笑话,吕布地脸上微微一红,但却也发作不得,要论官阶,人家刘宇现在和他比,还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是统领全国兵马地骠骑大将军,一个只是小小地中郎将,他吕布听到刘宇的命令,躬身接受也是应该地!不过这样一来,吕布至少知道一件事,那就是韩遂的兵马确实在这里驻扎过,而之所以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是因为他被刘宇打败了!

心中惊叹着刘宇果然是用兵如神,能够用三万人马击退十二万大军,吕布急急忙忙选出一万精骑,火速向西南方向赶去,自己如今已经延误了军机,虽然如今已经不是刘宇的部属,但这样大的战斗,如果连一丁点的战绩都没有的话,他同样无法向身在长安的董卓交代!

这一万人中,吕布也带上了刚才那个为刘宇传令的统领,倒不是他记仇,要公报私仇,对付这个统领,他吕布好歹也是有身份的人,怎么能够仗势欺负一个小小的军校!只不过,他对这次刘宇能够轻松击溃十二万大军赶到很是好奇,所以将这统领带着,在路上也好了解一下这场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三万人击退十二万,而且是十二万西凉骑兵,这种事情听起来很是唬人,但真要是弄清楚了其中的原委,也就不稀奇了。因为这里面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西凉的十二万人马不是被击溃的,而是自己退走的。不要以为在这个大汉就只有刘宇手中有情报系统,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战争洗礼的中华民族对于运用间谍可以说已经是得心应手了,孙子兵法中的“用间篇”,不

叫人去施行反间计,更是一篇教导统军者如何安插使书。

当然,古代人管间谍不叫间谍,叫细作,或者叫探子。韩遂既然要和刘宇打仗,那么他自然想要知道刘宇军中的各种情报,所以韩遂军的探子,在刘宇的临洮也并不少见。可惜,虽然三国的古人们会使用间谍,但从系统性和专业性上来说,刘宇手中的间谍的业务水平,被称为大汉第一是当之无愧了。这当然得益于一些后世的经验总结,但也是因为刘宇下手比其他的任何人都早的缘故。只怕这个时代最厉害的谋略家,也不能准确的预测到乱世来临的具体时间,并提前进行准备吧!

所以韩遂军有什么大的动静,刘宇军会在第一时间知道,而刘宇军有什么举动,韩遂军的细作却只能够有选择的知道,至于是如何选择地。这个可不关人家细作的事,因为这个选择是刘宇军情报部中的反间谍处决定的。衡量一个集团情报水平是高还是低,往往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们获取情报的能力,同时还取决于他们反间谍渗透的能力,而就这个能力而言,刘宇集团还是全大汉第一的!韩遂军的细作们自以为没有被发现,但事实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反间谍处地监视之中。

这一次。一名韩遂细作就从自己的好朋友,也就反间谍处为他准备的线人那里,得到了一个绝对紧要的情报:董卓和刘宇已经达成密议,吕布地十万大军将与刘宇的八万大军回合。一同向洮阳的韩遂发动突然袭击!如今董卓的使者正在刘宇地军营中准备行动的进行!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那个细作自己都有点傻眼,如果这个情报是真的,那韩遂军可就真的要遭受灭顶之灾了!先不说这八万益州军地恐怖势力。单说这可恨的薰卓军在背后插刀子的行为,就能让韩遂大军措手不及!

没有时间去证实这个消息地真实性了,因为细作同时得到情报,刘宇大军已经进入全面战斗准备状态。各营开始准备器械钱粮,单等主帅一声令下,就要全军出动了!时间紧急。那名细作马上和其他地两个同伙通了气。略作准备。就偷偷地摸出汉军大营,准备火速赶回洮阳。向自己的主公汇报这个要命地情报!

可没想到,他们跑出汉军大营没有多远,就发现后面有人追上来了,而且追击的人不在少数。这下,那个细作就更确定自己拿到的这份情报是真情报的,否则的话,汉军怎么会如此紧张的派出大批人马来追赶呢!既然如此,就更要将这份情报送回去了。于是,这三个忠诚的韩遂军细作一边拼了命的往回赶,一边想方设法的与身后追赶的汉军进行周旋,最后,那个带着情报的细作在自己的两个同伴的掩护下,终于突出了重围,代价就是他的这两个同伙全部丧命,而他也遍体鳞伤。

当这个细作强撑着自己近乎崩溃的身体,仅仅靠着意志力回到洮阳大营的时候,他用最后剩下的一点力气把已经沾满鲜血的情报交到上前扶住他的兵士手中,而后便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气。可怜这个忠心为主的士兵,直到死的时候,也不知道,他拼了性命送回来的这份军情,其实是益州军故意透露给他的,而目的,就是让韩遂看到!他更不知道,这一路上,就在他身后百里之外,跟随着的,就是刘宇的三万骑兵!

可想而知,当韩遂看到这份情报的时候是多么的惊恐,他马上命人将送情报来的细作叫来,但却被告知,那个细作已经重伤不治身亡了!用生命换来的情报,肯定不可能是假造的!韩遂完全相信了情报中所说的一切,在歇斯底里的痛骂董卓背信弃义,不知廉耻之后,韩遂果断的下令全军撤退,他不是傻子,光是益州军的八万人,自己就不一定能够应付的来,更不要说还加上了董卓军的十万人了!

十二万大军,光是点名恐怕都要半天的时间,更何况是突如其来的撤退命令!韩遂下达命令是在下午,而整整忙碌了一个下午之后,能够撤退而去的,竟然只有两万人,剩下的十万人仅仅是从得到了这个消息,并且基本做好的撤退的准备。从细作回来的时间判断,刘宇大军应该还没有接近洮阳,韩遂在心中计算了路程和时间之后,做出了一个判断,那就是刘宇大军最快也要到第二天中午才能到来。所以他传令各军继续驻扎一个晚上,等到明天清晨便马上拔营启程回西凉。因为是骑兵部队,所以韩遂并不担心自己的部队上路之后,还会被刘宇追上!

就在这个晚上,没有丝毫警戒准备的韩遂军遭到了三万益州骑兵的夜袭。一个个士兵从睡梦中惊醒,然后就一个个倒在了益州骑兵的马刀之下,然后被狂奔而来的战马踏成肉泥。整个大营全都炸开了,到处是火光冲天,处处是喊杀震地。韩遂的士兵可都是骑兵啊,离开了战马,他们就等于失去了双腿,但当他们匆忙的抵挡了几下,想要寻找战马逃走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营中的战马已经四散奔逃了。

最终,这场夜袭在益州军的辉煌胜利下告终。十万西凉人马,被杀死了两万有余,缴获西凉战马三万多,另外有两万人被刘宇军俘虏。而主将韩遂,在近侍的保护下,最后还是逃脱了。其他奔逃的西凉兵马不计其数,能够跟随韩遂逃走的,最多不过三万人。

这一切,都是发生在吕布来到的一天半以前,至于那些俘虏和战利品,早在昨天就被两万益州兵马押送回临洮了。所以吕布并没有看到任何战斗的痕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游戏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驸马传

短头发

四合院:和傻柱分家,迎娶陈雪茹

老徐牧牛

华娱之从演皇帝起家

怒放的花火

明朝第一公子

方景

大明仅一位

流浪诗人

大汉东皇传

傅戍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