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生缘试释,刘瑞明文史述林,刘瑞明,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隋唐之时僧道人数多得惊人,这就关系到几十万家庭中父母的生养死葬的负担没有着落,要转嫁给儿女之外的别人。在唐代,这是一个呼声很大的社会问题,国家政权不得不多次敕令僧道不能完全弃家不管。例如贞观五年唐太宗诏僧道致拜父母,贞观十五年,高宗龙朔二年,玄宗开元二年,开元二十一年都曾重申,《唐大诏令》中收录了一些这类诏令。从《佛祖统记》《广弘明集》知道,僧道对这种规定还组织过激烈的抵制。王梵志这两首诗正是以这一社会问题为背景的。在第二七五首诗中也说道:“童子得出家,一生受快乐。……天王元不朝,父母反拜却?”与这两首诗也是同一主旨。由此我们也可以佐证两首诗中的“生缘”,都是父母义,都是主张僧道致拜父母,赡养父母。

再看“故土”义书证。《全唐诗》载项斯《日本病僧》诗:“云水绝归路,来时风送船。不言身后事,犹坐病中禅。深壁藏灯影,空窗出艾烟。要人知是客,白日指生缘。”后两句有异文,作:“已无乡土信,起塔寺门前。”其中“要人”句意思是:他想要叫人知道他是客居中国,便指着东面的太阳示意他的国籍是日本。“生缘”是故土义,指祖国。以“白日”升起之处代指日本,是以扶桑为中间联系的。我国远古神话说日出于神木扶桑之下,而《梁书.东夷传》言:“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故以为名。”在唐诗中称说日本友人国籍多言“扶桑”。如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可知项斯“白日指生缘”句中,“生缘”必是家乡,故土义。“已无乡土信”的异文,也可佐证。

东晋名僧慧远所撰《大智论妙抄序》言:“无性之性,谓之法性,因缘以之生。生缘无自相,虽有而常无。”这个“生缘”指基于一定先缘而形成的事物。朱庆余《送昌上人入秦》诗:“独去何人见?林塘共寂寥。生缘闻磐早,觉路出尘遥。江雪霑野草,秦国发故条。心知禅定处,石室对巴蕉。”其中“生缘”对“觉路‘闻磐早”又是陈述它的原因,“出尘遥”是说它的结果。“生缘”的含意似乎是说“得生的缘由”,而这“得生”又专指超脱凡人而入佛门。朱熹《山寺逢僧话命》:“此地相逢亦偶然,漫将牛斗话生缘。”此例句摘录自《佩文韵府》,手边无朱子全集,未能查全诗,本不可妄说,但诗题言“话命”,诗句又从牛斗谈起,而《捜神记》有“南斗注生,北斗注死”的说法,则此处“生缘”似也是生死命运之义,与朱庆余诗中相同。

“生缘”的三种意义虽不同,却是相通的。从字面言,“生缘”即得生的缘由,这是它的本义。子女是父母所生,因而父母是子女的生缘,这从王梵志第〇二三首诗也可证明。这首诗也是写和尚吃得肥肥胖胖,1而不赡养父母。末四句为:“生平未必识,独养耶没忽?2虫蛇能报恩,人子何处出?”意思是:僧人对自己的生平出生都不知道,因而无顾念之心,只把自己保养好有什么意义呢?虫蛇都知衔恩报德,人却忘了自己是从哪儿来的!“生平”“何处出”也是说父母,与第〇二二、〇二四首中“生缘”,第二七五首中“父母反拜却”所指相一,可证“生缘”可指父母。文言中,家乡可称为父母乡,元结诗:“乃言无患苦,岂弃父母乡。”祖国也可称为父母邦或父母国。《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孟子.万章下》:“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生缘既有父母义,因而就可以有故乡、祖国义了。

(原载《中国语文》1986年第4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星空武祖

山上一棵树

阴间那些事儿

奔放的程序员

丑颜倾城:废材二小姐

红音

冷王溺宠妻:倾世御兽狂妃

白素素

混世狂兵

零零猫

剑道之皇

一叶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