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缠脚始源讨论的述评,刘瑞明文史述林,刘瑞明,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与女性腰肢柔软相比的是步态轻盈,步态轻盈与脚小、迈步小相关。于是有缠足使脚小的做法。古代把镯子叫“缠臂”,把戒指叫“约指”。也许受此启发而有“缠足”的实践,于是“纤手”与“纤足”成为对称。而所谓齐东昏侯潘妃“步步生莲花”及李后主宫嫔音娘舞于金莲,回旋有凌云之态,都是追求步态,而不是小脚本身。也可见不是缠足的开始。

潘妃“步步生莲花”虽然不是说缠足,但因错误的这样解释而积非为是,于是“金莲”成为三寸小足的代名词。对于“步步生莲花”还得再作深入探讨。

《文史》第三十五辑(1992年6月)朱庆之《“金莲”语事考源》说:“今案此语事当本佛经。”梁僧祐《出三藏记集》附后汉录失译《大方便报恩经》卷三载佛母摩耶前世因缘,曾作鹿女,父为仙人,母为鹿。有关文字是:“尔时雌鹿寻便怀妊,月满产生。……尔时仙人见此女儿形相端正,人相具足……渐渐长大,至年十四。其父爱念,常使宿火,令不断绝。忽于一日心不谨慎,便使火灭。其父苦责数已,语其女言:……北窟有火,汝可往取。尔时鹿女,即随父教,往诣北窟,步步举足,皆生莲花。……往至北窟,从彼仙人乞求少火。尔时仙人见此女福德如是,足下生于莲花,报言:欲得火者,汝当右绕我窟,满足七匝。……(女即行)随其举足,皆生莲花。……其女去后,波罗奈王将诸大臣,百千万众……往到北窟仙人所,见其莲花绕窟行列。尔时大王心生欢喜。……尔时仙人即白大王言:大王当知,此莲花者,非我所能。……是南窟仙人生育一女……其女行时,随其足下,皆生莲花。王闻是语,心生欢喜,即往南窟,见彼仙人,头面礼足,……报仙人言:闻君有女,欲求婚姻。”(《大正藏》精装本卷3页139)此故事在汉魏六朝翻译的佛经中多次出现。

在印度佛教中,莲花是清净和吉祥的象征。《阿閦佛国经》卷上:“阿閦如来行,所至处足下地自然生千叶金色莲华。”南北朝佛教流传很广。据唐释法琳《辨正论》,萧齐有佛寺2015所,僧徒32500人。东昏侯“讳宝卷,字智藏”,是虔诚的信徒。他知道足生莲花的典故,让他的爱妃仿效。朱庆之文章说:“可惜的是后人对‘金莲’语事的上述本源早不了解,误以‘步步生莲华’是在赞美潘妃的美貌和姿态,又用修辞学的借代手法造出‘金莲’(女子纤脚)一词,沿误至今。”

笔者可补言的是:我国诗文中把美女誉成仙;汉语“步金莲”可以谐音“步紧连”而指女性步态轻盈美。东昏侯的做法也结合了这个因素。

《汉语大词典》“金莲”条引齐东昏侯事而说:后人以称美人的纤足。例证一是唐代吴融《和韩致光侍郎无题》:“玉箸和妆寰,金莲逐步新。”其实仍是说步态变化。否则,走路时脚或鞋怎么能由旧变新,而且是一步一个样呢?再对比韩致光即韩惺《无题》相关的诗句是:“锦囊霞彩烂,罗袜砑光匀。”并没有任何缠足的信息。例证二《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去其裹脚,露出一对金莲。”这才是指小脚的例子,可见时代很迟。

说“洗三”

旧时男孩出生的第三天,亲友聚会,为婴儿洗澡是一个很重要的礼俗,叫做“洗三”。老舍自传小说《正红旗下》对他的洗三是这样描写的:

白姥姥在炕上盘腿坐好,宽沿的大铜盆(二哥带来的)里倒上了槐枝艾叶熬成的苦水,冒着热气。参加典礼的老太太们、媳妇们,都先“添盆”,把一些铜钱放入盆中,并说着吉祥话儿。几个花生,几个红、白鸡蛋,也随着“连生贵子”的祝词放入水中。这些钱与东西,在最后,都归“姥姥”拿走。虽然没有去数,我可是知道落水的铜钱并不很多。正因如此,我们才不能不感谢白姥姥的降格相从,亲自出马,同时也足证明小白姥姥惹的祸大概并不小。

边洗边说,白姥姥把说过不知多少遍的祝词又一句不减地说出来:“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后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作知州。”大家听了,更加佩服白姥姥一她明知盆内的铜钱不多,而仍把吉祥话说得完完全全,不偷工减料,实在不易多得!虽然我后来既没作知县,也没作知州,我可也不能不感谢她把我全身都洗得干干净净,可能比知县、知州更干净一些。

洗完,白姥姥又用姜片艾团灸了我的脑门和身上的各重要关节。因此,我一直到年过花甲都没闹过关节炎。她还用一块新青布,沾了些清茶,用力擦我的牙床。我就在这时节哭了起来,误投误撞,这一哭原是大吉之兆!在老妈妈的词典中,这叫作“响盆”。有无始终坚持不哭、放弃吉利的孩子,我就不知道了。最后白姥姥拾起一根大葱打了我三下,口中念念有词:“一打聪明,二打伶俐!”这到后来也应验了,我有时候的确和大葱一样聪明。

这根葱应当由父亲扔到房上去。

各地洗三习俗的情况大同小异,我们可从上述北京的情况来分析这一礼俗的意义及科学道理。

首先的作用是用药物洗浴的保健。

槐是中医常用的方便药物。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槐叶煎汤,治小儿惊痫壮热、疥癣及丁肿。槐枝用来洗疮及阴囊湿痒、除癣。槐花、槐子、槐胶也都有疗效。艾叶的药效更是人所习知的。用姜片和艾灸各处关节可以除湿祛风。旧时一般家庭医疗卫生条件极差,洗三的保健作用是明显的,老舍先生充分作了肯定。

茶叶有明显的提神和轻微的除臭和抑菌作用。虽然仅是用泡软的茶叶擦一擦,作用很不明显,但设计是有合理性的。民俗更看重的是婴儿经摩擦牙床而哭,所谓“响盆”,视为吉利。这应是充分证明声带发育良好,对外界剌激有正常反应。同时婴儿非病胎的哭也是一种有益的身体活动。

“洗三”的基本意义,是一次及时的洗浴、按摩和较大量的全身运动。婴儿在母体胞衣羊水(“养水”的谐音趣意说法)中浸泡、绻屈几个月,诞生后必应好好洗涤和舒展运动一下,但出生过程中受到挤压痛苦,体力消耗大,需要充足的休息和适应。三朝之时便是最及时的保健措施,这是群众的经验总结。

宋《爱日斋丛钞》:“唐章敬吴后生代宗,三日玄宗临洗之。今俗以三朝洗儿,殆古意也。”宋代较多的是把洗儿移在满月之时。

《东京梦华录.卷五.育子》:“三日落脐炙囟。……至满月则生色及绷锈钱,贵富家金银犀玉为之,并果子,大展洗儿会。亲朋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以钗子搅水,谓之‘搅盆’。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谓之‘添盆’。盆中枣子直立者,妇人争食之,以为生男之征。浴儿毕,落胎发,遍谢坐客,抱牙儿入他室,谓之‘移窠’。”不在三朝洗,显然因为婴儿脐带有还未脱落的,水会沁入。自然,“洗三”的必也是脱脐的婴儿。

洗儿本是母亲、祖母等进行的,但接生婆、女巫很快看中这是一个生意门路,跻身其内。她们又善于把迷信因子添加进去,再设计一些渲染喜庆热闹的情节,漫漫也积累了经验,人们也乐意出钱请她们。

宋代在浴盆中放芳香物为除秽,放葱蒜因为是有剌激气味,是祛体内风寒及除秽气的。到了巫婆就别作口彩说法,“一打聪明,二打伶俐”,便由“葱”谐音“聪”,由“蒜”谐音会“算”。“先洗头,作王侯”之类的仪式歌也是她们的创造。

只给儿洗三,重男轻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星空武祖

山上一棵树

阴间那些事儿

奔放的程序员

丑颜倾城:废材二小姐

红音

冷王溺宠妻:倾世御兽狂妃

白素素

混世狂兵

零零猫

剑道之皇

一叶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