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九九、系马高楼垂柳边(七),重生之大科学家,何事公,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重生之大科学家 !
众人心中了然,既然孙元起提及蝙蝠如何捕捉昆虫,那在地面发现飞机的原理肯定也大致如是。可蝙蝠夜飞大家都司空见惯,至于它是如何捕捉食物的,真还没人仔细思考过。
钱能训显然对此也大感兴趣,不太确定地问道:“孙大人,蝙蝠夜晚能够捕虫,是不是它和猫犬鼠狐一样拥有超凡的夜视能力?”
孙元起微微摇头:“在十八世纪末,意大利著名生物学家斯帕兰札尼对蝙蝠在黑暗中飞行自如感到非常好奇,于是他便捕捉了几只蝙蝠,弄瞎了它们的眼睛,然后放在布满障碍物的房间里,结果它们依然能够顺利地避开阻碍,自在地飞行。几天后,他再次捕获这几只瞎眼的蝙蝠并加以解剖,发现它们的胃里塞满了昆虫的遗骸。这个实验说明什么?说明蝙蝠的飞行与捕食并不依靠视觉。
“随后,斯帕兰札尼又以其一贯认真的态度试验了蝙蝠的其他感官,最后发现只要把蝙蝠耳朵堵住,蝙蝠便再也无能为力,在房间里飞得跌跌撞撞,不时会撞上障碍物。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动物能用耳朵看东西吗?可惜斯帕兰札尼并未对此做出解释,这个奇特的实验到此也戛然而止。”
众人的好奇都被吊到了嗓子眼,没想到孙元起却给出了这么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弄得大家感觉上,上不去;下,下不来,不由得面面相觑。
半晌之后孙元起才接着说道:“直到前不久,相关科学发现才表明在蝙蝠口鼻部上长着一个被称为‘鼻状叶’的结构,周围还有着很复杂的特殊皮肤皱褶,这个奇特的装置具有发射超声波的功能,能连续不断地发出4万到30万赫兹的高频超声波;而且每只蝙蝠都有自己特定的频率,并能用耳朵辨别出自己发出的声波,这样大群蝙蝠一起在夜间飞行,也不用担心彼此互相干扰。
“那蝙蝠又是如何利用超声波发现并辨别出障碍物的呢?超声波发出后,如果碰到障碍物或飞舞的昆虫,那些超声波就会被反射回来,被蝙蝠超凡的大耳廓所接收。反馈的信息会在它们大脑中进行快速的分析,根据超声波反射回来的大小、时间、方向,从而为自身飞行路线定位,并辨别出不同的昆虫或障碍物,进行有效的回避或追捕。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回声来定位。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使用回声定位。比如漆黑的夜晚或者大雾弥漫的早晨,我们看不清前方的道路时,我们习惯向前方扔一块小石子,根据石子落地的声音,大致辨别出前方的基本路况;也可以大喊几声,根据回声来确定前面有无巨大的山崖等。同理,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辨识出天空中来袭的飞机,也可以发现水底潜伏的潜艇,乃至孕妇腹中的胎儿。”
在真实历史中,首先发明利用超声波回波定位方法的应该是与居里夫人有暧昧关系的大帅哥郎之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了对付潜伏在海底的德国潜艇,便想到利用声波去探测潜艇并以其回音确定其位置的方法。等到装置能够运作时,一战已经结束。
利用无线电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空间位置的雷达则是出现在二战期间。当时英德两国正在交战,备受德军空袭之苦的英国急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无线电探测与测距技术,以便能在反空袭战中率先发现德国的飞机,于是雷达应运而生。当然,在雷达出现之前,已经有好些人提出利用回波定位的方法测量远距离物体的理念,包括郎之万、无线电之父马可尼以及其他一些科研人员,雷达只不过是其中一种比较成功而广泛的应用。
而把超声波回波定位与蝙蝠联系起来,则是始自于1920年的哈台,不过哈台的提示并未引起当时人们的重视,因为科学家难以置想象蝙蝠这种低等生物居然拥有“回声定位”这么高级的技术。直到1983年采用电子测量器对蝙蝠发出的声波进行准确测量后,哈台的观点才被最终证实。
所以在客观的科学史中,雷达的发明和蝙蝠根本没有一毛钱关系,只不过是在事后大家才发现两者原理如此相同。所谓“雷达和声纳的原理都是从蝙蝠身上得来的灵感”、“蝙蝠是雷达的原型,雷达是蝙蝠的拓展”之类的说法,只能算是一种美好的想象,或者说是仿生学家一种自我贴金的伎俩。
钱能训不禁翘指大赞:“蝙蝠夜飞,人所习见,谁能想到其中居然蕴藏如此深奥的道理?即便有人能够窥知其中的道理,谁又能想到可以用它来探测天空中来袭的飞机?能够如此见微知著、小中见大,孙大人果然不愧是当今圣人、格致名家!钱某拜服!”
孙元起客气道:“钱兄谬赞愧不敢当,孙某只不过是效法古时先贤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