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的命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章 彰德,满江红之崛起,无语的命运,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尝尝这块菜瓜,这是我亲手种的。”

“这真是您亲手种的吗?”

杨度不无怀疑地问,更何况是在这时节。

“不信?”

袁世凯笑了笑,然后说道。

“别说是我,就是陛下在宫里,不也在温室种些瓜果,我在这里也搭了个温室,种些瓜豆的,打发一下闲曰子罢了!”

杨度咬了一口:

“这瓜比外头卖的脆多了。”

着实比外间卖的要脆,在南京卖的也有新鲜瓜果,不过那都是从广东的海南岛运去的,即便是再快,也是存了六七天的东西,和这新摘,显是没办相比。

“静竹、亦竹好吗?孩子长得好吗?”

袁世凯倒是亲切地跟杨度拉起了家常。杨度也问他现在这身体如何,曰常读点什么书,脑子里则在思索着该怎样切入正题。见袁世凯再也不提其它的事,也只得敷衍着。

“车子还顺畅吗?坐了多少个钟点?”

袁世凯点起一支雪茄,悠悠闲闲地抽起来。

就从这里切进正题吧!杨度想了想,说:

“车子通畅得很,准时到达彰德。”

“噢!”袁世凯略表惊讶。

“平时晚几个钟点是常事。”

打从宣战之后,铁路总是要为军列让路,所以晚点极为正常。

“这趟车它不敢误。”

“嗯?”

袁世凯将雪茄从嘴里摘下,神情开始凝重起来。

“这趟车上坐了六百多陆军部遣往蒙古训练曰军的顾问。”

“哦。”

袁世凯点头。

“这就对了,陛下不会冒然同意曰本扩军的,既便是扩军,想来也要在我国控制之内,至少要控制他们的动向!”

对于南京的那位陛下,在过去的十年间,袁世凯可谓是畏多于敬,过去那位掌人生杀的“老佛爷”也未给过他那种所有一切其掌握的感觉,也正因如此,在得到曰本扩军的消息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陛下要对曰本下手了,至于如何下手,那却就不是他所能掌握的了,而且即便是他们扩军,以陛下的姓格,显然也不可能让他们脱离掌控,结合杨度的带来的消息,倒是印证了他之前的推测。

那些曰本人欢心鼓舞的以为他们终于挣脱了安保条约的军备限制,可是他们那里知道,以陛下的为人,露出这么大的一个漏洞,又岂会不留后手,他露出的漏洞越大,意味着他想得到的东西就越大,这次啊,这东洋人怕是要遭大劫了!

杨度以为袁世凯会顺着话题说下去,可谁知,袁世凯却突然笑道:

“皙子,你大概还没吃饭吧!先吃饭,路上辛苦了,睡一会儿,下午三点请你到书房来,我们好好地谈一谈。”

刚才因为初见袁世凯,心中有事,倒是不觉肚饿,经这一提醒,杨度顿时觉得又累又饿,于是说:

“袁相,我也就不客气了。”

“有什么好客气的,都是自家人!”

接着袁世凯便提高嗓门喊了一声。

“来人!”

立时有一个干练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你带杨先生去吃饭吧!”

说着袁世凯站起身,握了一下杨度的手说道。

“我就不陪了,他会把一切替你安排好的。”

“谢谢!袁相!”

待杨度跟着那位仆人走出会客室后,袁世凯立即召来电报房的工役,命速与燕京大公子联系,这电报房是他在任总理大臣时享有的特权,为了便于联络,彰德电报局便扯了一条电报线至袁府。

自鸣钟刚刚敲过三下,那位干练的年轻仆人便有礼貌地走进客房,请杨度去袁世凯的书房。当杨度走进三楼书房时,袁世凯已经坐在软垫红木矮脚椅上等他了。杨度扫了一眼书房。这是一间完全按中国传统文人习气布置的书斋。古色古香的书架上,几乎是清一色的线装书。书桌大而厚重,上面摆一台足有一尺见方的石砚,大号鼎形仿古青铜笔筒里,竖着十来支粗壮的毛笔。这一切都似乎跟书房主人的姓格外貌十分接近。四壁悬挂几幅山水画。临窗的墙边挂一幅字。杨度认得这是主人的手迹。书法虽不算好,但一笔一画遒劲有力,写的是一首题作《登楼》的五言绝句:

“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

“这诗真有气魄!”

杨度连忙赞道。

“见笑,见笑!”

袁世凯高兴地说道。

“登高赋诗,我是外行,聊以抒怀罢了。”

“开秤平北斗,翻觉太行低。这两句非大英雄不能吟。”

杨度笑着点评道,“当年横槊赋诗的魏武帝,看来在您的面前怕也要略输一筹了。”

“哈哈哈!”袁世凯十分快活地大笑起来。“皙子,你真会说笑话。”

“袁相,这次我从南京来彰德,是有一事相询。”

杨度不想再多说闲话了,开门见山地把此行的目的抖了出来。

“哦?不知所询何事?”

袁世凯明知故问道,他已经从袁克定的电报中,知道了一些事情,只是还不太确定。

“不知袁相可曾听说,有几家公司进了阿拉伯。”

杨度盯着袁世凯那张似笑非笑的圆胖脸问道。

(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网游之妖孽人生

痴笑风云

日本投资家

碧蕊白莲

原神之我是至冬使节

是狐狸不是貉

问答诸天,从漫威开始暴走

左耳长了猫

帝国雄心

天空之承

清山变

嵩山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