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章:要立规矩,成了八爷,寅时到,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纳兰明珠悄悄抬头,看着意气风发的胤禩,心里有点儿感激。
不管之前八阿哥是不是在嘲笑他没文化,总之自己被对方扶了一把这个事实已经发生,若是没有胤禩横插一脚,还不知道要被康熙怎么奚落呢。
反抗康熙的威严?纳兰明珠是不敢的,就算再给他千儿八百个狗胆,他也是不敢的。
康熙收敛了笑容,轻哼一声,算是揭过了胤禩带着伴读和随侍听墙角这件事。
但康熙也没有将八阿哥赶走,来都来了,也是机会难得,胤禩从小就很成熟,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条理清晰、头头是道。接下来,皇帝要和诸位大臣讨论北方草原局势,作为考校窗课题目,康熙倒也想听听自己这第八子有什么见解。
实际上,这北方草原局势,还需要追溯到太宗崇德皇帝时期,他接了成吉思汗正统继承人额哲的传国玉玺,将漠南蒙古并入清廷,却也仅仅只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依然是我行我素、不服管教的。
到世祖顺治帝时,这漠北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部发生内乱,时任札萨克图汗的旺舒克被下属所杀,部民为躲避战乱,逃到土谢图汗部下。
等旺舒克亲弟成衮坐稳了札萨克图汗,找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要人,后者当然不肯,草原上人力可要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结果漠北喀尔喀蒙古就这样乱起来,一直持续了三十年,直到今天。
康熙帝终于想起了这件事,虽然满蒙有分治的意思,但清廷皇帝作为蒙古实际统治者,还是有义务为喀尔喀蒙古稳定一下混乱局势的。
嘴上虽这样说,但想要解决外蒙古混乱,说不定要真刀真枪干上一仗。如此一来,对朝廷的损失可就是极大的。
现,康熙已年近四十,早就过了而立之年,如今逐渐不惑,年轻时挥兵平乱的烈火雄心,能扑灭的也再不会复燃,所以打仗这种事……谁愿意去谁去,朕安心坐镇后方就行。
漠北喀尔喀蒙古的话题被挑起。
近臣们你一言我一语,总之是三句不离‘大军压境’,每一个字都透露着‘打仗,必须打仗,简直是反了天了’。
末了,每一个开口的大臣,都会推荐一名自己看好的将领。
胤禩看着听着,双手抱胸,安静站在一旁,心里却是有一个算一个,把这些大臣的嘴脸都给记下了。
要说这些人离心背德吧,他们还真就每一句话都在为康熙帝分忧。但要说他们完全为大清朝考虑吧,却也真的不见得。
站在胤禩的角度看待群臣,这些人嘴上就差直说:万岁爷,把贪墨军饷的机会给我吧。
康熙听着这你一言我一语,一个脑袋两个大,便拍了拍桌案,这代表了他有话要说,其他人都给朕闭嘴。
三五秒后,迫于皇帝的威严,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南书房里落针可闻。
“老八,朕看你胸有成竹,对此事应该是有想法吧?你来说说,说错了也不要紧,朕就想听听你的看法。”
皇帝都开口了,胤禩也不好继续装下去。
这漠北外蒙古局势在朝廷上也不是什么机密,阿哥所教授为官之道的夫子也有和皇子阿哥们分析过此事。
老三胤祉这个没头脑,在课堂上扬言,只要给他十万大军,只需一个月,就把漠北蒙古各部骨灰都给杨了。与之对应的不高兴老四胤禛,觉得此事不宜大动干戈,打仗要不得,仇恨宜解不宜结,但具体怎么解决,胤禛说:我也不知道。
未来的雍正就这水平?就这?!
胤禩略一思索,比那开口娓娓道来。
“这件事说也简单,在儿臣看来,根本就不需要打仗。
只需要皇阿玛带兵十万压境,再传个圣旨,让蒙古各部还有各路王公贵族前来觐见,各施以恩威。甚至皇阿玛都不需要亲自出马,派太子或者大哥,只需展示我天朝威严,明确我大清态度。
这蒙古人也是我大清子民,各汗部虽分而自治,但成吉思汗的传国玉玺还在我大清皇宫里摆着呢。因此这第一点,我朝必须要给无论内蒙还是外蒙立规矩。
这第二点,谁有错就让谁认错,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