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无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慎言!谁家没几个穷亲戚啊?(求月票),保护我方族长,傲无常,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让王守约看的是心惊肉跳原本他觉得这侄女辈的姑娘挺可爱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还想着客套两句说哪天去郡城时招待她。
结果他幸好把话收的快否则把他一年的奉养全拿出来都远不够这姑娘一顿吃的。
再让他抹了一把冷汗心头庆幸不已。
酒足饭饱之后。
王守哲按照地主之谊自然又是请他们喝茶聊天。
如此这般数日后。
……
安江。
一艘中型货船远远地向东海而去。
陇左王氏的王守约与灵台境长老王宵正站立在船尾。
看着越来越远去的定蒲渡口两人对望了一眼心头当真是感慨万千。
这平安王氏一行从信心满满居高临下而去再到被打击到体无完肤再到接受王氏的馈赠……
这个过程真的是跌宕起伏让他们目不暇接。
甚至连他们引以为傲的要去结交的陈少主澹台少主都与王氏关系菲浅。
尤其是那陈少主竟然与王氏是姻亲关系娶的还是王守哲嫡姐王珞伊。
听说了他们要去拜访陈少主后王守哲还亲自给他们写了一封介绍信让东港陈氏照拂一下他们。
这当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
当年的宙博老祖对王氏的那点恩情人家心里记得牢牢的当真是点滴之恩涌泉相报。
“守约啊。”王宵正感慨地说“你可要好好学一学你的守哲四哥。”
“三爷爷你放心。”王守约自然也没有半点骄傲之心了一脸诚恳道“守哲四哥的大腿我一定会牢牢抱住。”
“孺子可教也。”
……
送完陇左王氏客人。
王守哲也开始了准备已久的学宫之行。
这一行十几辆马车颇为浩浩荡荡的往陇左郡城方向而去。
马车不紧不慢的驰骋在平整的官道上速度倒是挺快。
这一路过去需要途经安远卫、廊右卫、东山走廊、定边关、廊左卫、新城卫等主要城关以及卫城途径不少山山水水总路程超过三千里。
即便王守哲的马车已经用了耐久力很强的北地重型挽马但是每天赶的路程至多就是一百五十里。
而且他每途径一些卫城都要略作停留感受一下当地的风俗人情吃一些当地的美味纯粹就像是在游玩一般。
因此这一走便是走了一个月。
如此缓慢的速度让随行的萱芙老祖意见不小嘀咕了好几次。
因为她每次来回学宫可都是轻装骑行单趟下来连十天都不用。
他倒好一走走了一个月才刚刚抵达陇左郡。而且还一路买买买尽显壕气冲天。
可谁叫此行全是王守哲安排的她再大的意见也没用。
反而是时不时都被王守哲拉去聊一聊学宫中的那些什么顶尖的核心弟子亲传弟子上人等等。
还被王守哲吐槽你这都在学宫待了上百年了。竟然连每一位上人以及学宫中高层的领导们喜好都不知?
总之车队一路无惊无险平安抵达。缓缓地到达了陇左郡城前面。
陇左郡城。
这是王守哲穿越以来听过无数次的城池名字。
尽管他已对这玄幻世界的大型城市已有了该有的想象但是等到他亲眼看到这座巨大而宏伟的城池后依旧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它匍匐在大地上就像是一只无比巨大的怪兽。
这城墙怕是有四五丈厚二三十丈高哪怕是大名鼎鼎的五阶凶兽在城墙下面估计看起来也像是小不点儿。
而建造这种城市必然有它的作用性那它看样子防御的绝对不止是五阶凶兽甚至需要防御六阶七阶凶兽!
也是难怪区区长宁卫在郡城人眼里就是个乡下地方。
在郡城门口排队进入的有马车也有各种灵兽拉的车。北地重型挽马只是在普通种中显得不错而已。
但是却远远没法和灵兽相比。
就像王守哲那一匹火踏白云便是著名的灵种骏马。不过火踏白云比较适合骑乘不适合拉车。
比较适合拉车的是一种叫做青鳞重马的灵种马或是一种叫白象灵牛的灵种牛。
前者拉车速度较快负重也不错。而后者则是专门用于拉重型货物的灵牛。
各自都有不同的用处。
当然这是两种比较常见的灵种牲畜寻常世家也能玩一玩。
还有一些奇形怪状的异兽甚至是三阶四阶灵兽就不是普通家族能玩得转了。
大部分人进出郡城都要排队。
但是王守哲等人却并不用排队。
一来是有天人世家来接。
二来嘛哪怕凭着萱芙老祖学宫核心弟子令牌也能从贵宾通道进入。
众人只是略等片刻。
不远处。
便有一行人飞速向王守哲等人迎来。
为首的乃是一位中年男子他身穿火蚕丝锦袍头戴紫金色束冠白面有须而气度极为卓绝。
他加快脚步龙行虎步而至面露春风道:“诸位可是平安王氏一行?我乃陇左王氏当代家主王宵叡前来迎接游子归家。”
那态度当真是要多好就有多好。
王守哲见状不由莞尔一笑。光凭他那一封信不可能让陇左王氏的家族亲自出城迎接。
最多就是派一位灵台境长老。
现在唯一的解释是。
陇左王氏必然收到了王宵正、王守约他们的报告信件定然知道如今的平安王氏发展的很不错。
事实上这才是王守哲本来就想要达到的效果。
免得因为你小瞧了我我轻视了你而产生没有必要的不愉快。
双方毕竟是一脉相承血缘亲族若有机会互相照应彼此扶持自然不是什么坏事。
这又不是他上辈子看过的那些玄幻小说世界。亲族之间整天斗来斗去动不动便你死我活老死不相往来。
如此情况在大乾国反而少见。
亲族之间多数都是会互相照应一番矛头一致对外反而更常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