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七章 会试(2),明末之成王败寇,风中的失落,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明末之成王败寇 !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这个考题,出自于三个方面,第一部分出自于《论语.子路》,其核心的意思是服侍君子是很容易的,但是想要得到君子的赏识却是很困难的,若是一味的拍马屁,君子肯定不高兴,等到君子用人的是,一定会量体裁衣。
第二部分出自于《孟子.告子上》,其意思很明确,心的功能就是丝毫,思考才能够有所收获,不思考就不可能有什么收获。
第三部分出自于《中庸》,是称赞舜帝的,其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
将整个的考题综合起来看,首先强调的是好好做人,在好好做人的基础之上,必须要随时随地的思考问题,让自身不断的进步,成为有用之人,而第三句话就很有意思了,明显不是要求诸多的考生都想着去当皇帝的,那岂不是造反,这恐怕就是皇上一心求贤的迫切思想了,希望大明王朝能够出现真正治国之人才。
当然,这里面也显露出来了皇上的骄傲,认为自身就是君子,就是尧舜禹一样的人物,所以诸多的读书人也要道德高尚,要能够成为真正有用之人。
治大国如烹小鲜,四书五经之中展现的治国之理念,的确有相当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治理国家少不了仁和礼,但更是少不了铁血,几百年之后的理论已经证明,任何强盛的国家,都需要经过铁血的统治,积累起来足够的财富,才能够逐渐的走向繁荣。
会试以这篇文章作为考题,让吴帆徽陷入到沉思之中,他不得不佩服内阁大臣、礼部尚书温体仁,果然抓住了皇上的心思,想必这个题目,皇上是非常满意的,尽管几百年以来的科举考试,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次的考试,搬出这些词句作为考题了。
皇上登基的时间不长,而且是以十七岁的年纪登基,头两年就是在整顿朝政,一举剿灭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让朝野为之一振,皇上自身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不过伴随其中的党争,让皇上陷入到愤怒和迷茫之中,而党争直接形成的恶果,波及到北直隶的稳定。
其后的近两年时间,后金鞑子剑指京城,肆掠北直隶,北方和中原接连不断的灾荒,农民大规模的造反,让皇上遭遇到沉重打击,甚至出现悲观绝望的情绪,在崇祯三年初册立刚刚一岁的朱慈烺为皇太子,居然想着退位,不过随着后金鞑子退出北直隶,以及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收复了滦州等城池,在抗击后金鞑子的战斗之中取得胜利,皇上的雄心重新树立起来了。
皇上之所以斩杀原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就是因为其认定袁崇焕陷入到党争之中,而苗头就出现在袁崇焕擅自斩杀毛文龙。
袁崇焕被斩杀,受到波及的有内阁大臣钱龙锡和兵部尚书王恰等官员,大明王朝有一条铁律,任何人都不得违背,否则就要被斩杀,那就是边帅勾结近臣,边帅就如同袁崇焕这样的,近臣则是内阁大臣以及六部尚书了,钱龙锡是内阁大臣,王恰是兵部尚书。
边帅勾结近臣,那是直接威胁到皇权的,这是谋逆的罪行。
之后王恰被斩杀,钱龙锡被流放。
吴帆徽从后来一些资料之中,看到了袁崇焕之所以被斩杀,与东林党有着莫大的关系,东林党人为了党争,为了能够获取更大的权力,极力的算计当时的内阁大臣钱龙锡,因为钱龙锡与支持东林党人的周延儒之间斗争激烈,且钱龙锡不支持东林党,如此情况之下,东林党人肯定是要围攻钱龙锡的,而东林党人弹劾的罪名之一,就是钱龙锡勾结袁崇焕,这是边帅勾结近臣,按律必须要斩首。
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袁崇焕本就是东林党人,只是当时的地位不是很高,加之袁崇焕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抗击后金鞑子方面,不可能完全按照东林党人的要求来办事,故而被东林党人抛出去,作为算计钱龙锡的缘由。
这些事实,皇上不一定特别清楚,但朝廷内部党争的厉害,皇上是深有感触的,崇祯元年的会推阁臣,就表露无遗,东林党党魁钱谦益,以礼部右侍郎的身份,被推举为内阁大臣,让皇上异常的警惕,察觉到党争的迹象,愤怒之下免去钱谦益的所有官职,让其回家去养老。
而此次的会试,考题直接牵涉到为人治国之理念,怕是与皇上的心迹有着巨大的关系。
吴帆徽同样没有马上动笔,历史上的这些分析,他是非常清楚的,这是他拥有的旁人无法企及的优势,他更加清楚的是,任何的一篇文章,能够被称之为好的文章,都需要有亮点,八股文也不例外。
所谓文章的亮点,不仅仅需要有文采,更需要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这就好比是塑造了一个美丽漂亮的姑娘,需要给与这位姑娘勾人心魄的眼神和善良的灵魂,如此才能够真正的被称之为美女。
文章也是一样。
吴帆徽需要找到切入点,尔后才能够赋予这篇八股文灵魂。
文章该从什么地方入手,这也是非常讲究的,更是需要注意的,文章不能够犯禁,不该说的话语绝不能说出来,否则不仅仅会试不能够通过,还会给自己惹下巨大的麻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