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49章 挖墙角,逍遥侯,大司空,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怎么说呢,范质虽然失了势,政治眼光却依旧长远且敏锐。范质门下的文臣,除了杨炯不听话,硬要掺合闹事之外,其余的人全都安分守己,完全没有介入到纷争中去。
拉一派,打一派,掺沙子,打棍子,挖墙角,乃是政坛的常态。
站在李中易角度,他也没打算将文臣集团彻底的整垮。毕竟,朝廷的权力需要彼此制衡,而不是听任某一方独大。
帝王心术,说白了,就是李鸿章的那句名言:勿使众人合而谋我!
两宋几百年的江山,历代宋帝都将异论相搅的制衡逻辑,奉为治国的根本原则。
当然了,信奉异论相搅,和真正的做到权力制衡,其实是两码事。
李中易确实是靠武功起家的,但是,没有骑在马上治国的道理。不管是独尊儒术也好,还是百家争鸣也罢,朝廷的行政大权,终归还是要由文官来掌握。
文武分治,军政分离!
文臣不得过问具体的军事指挥,武将不得掺合朝廷政务,这才是李中易治国的根本性原则之一。
刘金山装出很为难的样子,实际上,他的心里已经基本接受了范质的说法。只是,刘金山还需要一个下台之阶罢了。
“光清老弟,俗话说的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当初,皇上兴平卢之兵,夺了周室的江山,说句心里话,老夫是不甚服气的。然而,皇上率强军北伐,除了应、寰、朔、云这四州之地尚在刘汉小朝廷的手里之外,硬是从契丹人的手里,夺回了幽蓟十二州,老夫虽然嘴上不服,但心里却是服气的。”范质重重的一叹,“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此乃天下大势,不可违也。”
“好,相公说的好。”刘金山等的就是这个借口,他随即拱手道,“在下这就进宫去,拼尽全力,也要争取保全儒门一脉。”
妥了,交易达成,范质终于落下了一直悬在半空中的那颗心!
躲在后室的杨炯,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范质为了他,连心服都厚着脸皮说出了口,夫复何言?
李中易一次性抓了两万多文臣、儒生及其家属,对于儒学的打击,可谓是格外的严厉。
不过,既然是要百家争鸣,李中易自然不会将儒学彻底的摁死在地,永世不得翻身。
进入本朝之后,李中易不可能继续重用范质。毕竟,范质的资历太老,李中易用他的话,内阁之中,范质就可以当家做主了。
不过,范质一系的文臣们,很多人都具备较强的行政能力。把这些人吸收到刘金山的麾下,既可以提高朝廷各个机构的办事效率,又符合李中易权力制衡的基本原则,何乐而不为呢?
通俗的说,也就是让范质继续赋闲在家,却重用范系的文臣,可谓是一举双得的美事。
当然了,这也仅仅是过渡时期的用人策略罢了。等军政学堂的学员们,逐渐走上了高位之后,那时候,满朝的重臣尽为李系的人马,这才是李中易的终极目标。
等刘金山再次进宫之后,李中易听了他的描述,不由微微一笑:“光清啊,范质不愧是四朝老臣呐,算计人的功夫,完全不减当年呢。”
刘金山陪着笑,说:“皇上您最需要的是时间而已,再过十年,朝堂上的局面,就大不相同了。”
李中易哑然一笑,刘金山的意思是,再过十年,随着杂科取士的顺利推行,以及军政学堂的学员们纷纷从基层爬了起来。
到那个时候,朝廷的中枢内阁,以及天下的数百军州,其掌权者就都是真正的天子门生了。
“光清,你回去琢磨下,仔细的甄别一下,看看哪些人,该用在哪个位置上。”李中易含蓄的作出了暗示,刘金山随即心领神会,他已是李中易默认的未来首相人选。
等刘金山退下后,李中易吩咐人去把总参议司作战房的主事周兆辛叫来。
在总参议司里边,实权最重的要数作战房,全天下的禁军调动及作战计划,都由作战房下达。
现任作战房的主事周兆辛,也是河池乡军出身,属于李中易最老的那一批老部下之一,所以,格外受到信任。
不大的工夫,周兆辛就站到了李中易的面前。按照惯例,作战房主事,每天都要和李中易见上一面。
“右方,等秋收过后,马上就要展开冬季轮训了,你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李中易端起茶盏,小饮了一口。
“禀皇上,根据夏季轮训的结果,作战房认为,冬季的轮训范围,应该扩大至黄河以北的所有地区……”周兆辛身为作战房的主事,每天都要和李中易见面,他自然明白,一年两季轮训厢军和乡军的重要意义。
李中易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厢军是朝廷禁军的第一替补对象,乡军又是厢军的替补队伍。
根据强军计划,全国的驻屯厢军和各个州县的乡军,都必须接受动员体制下的不定期校阅。
整个帝国,目前仅有不到二十万精锐禁军。按照总参议司的计划,全国禁军的编制员额,将扩大三十万人。
十万人的队伍,要扩编进入朝廷禁军的行列之中,这就需要从每年的两季轮训中选拔人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