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士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一十七章 马贼,抗战之中国远征军,远征士兵,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也是“大乱之后必有大治”的原因。
从百姓的角度来讲,在“大乱”中生活贫困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保障,一旦战争结束和平稳定下来,自然就会安居乐业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
从统治阶级的角度来说,从“大乱”中吸取了经验教训,知道百姓安居乐业才不至于重回“乱世”也就是有人造反跟统治阶级争天下,于是也会致力于发展经济安抚百姓。
同时,不管统治阶级也好、百姓也好……“大乱”时的生活条件等各方面都较差,也就是起点较低,统治阶级稍加治理就会有所进步,于是百姓就越发对统治阶级有信心,也就更稳固统治阶级的地位。
由此,统治阶级与百姓齐心协力朝一个目标前进,于是天下大治。
反之,如果太平久了,百姓对物资及统治阶级的要求的起点就较高,统治阶级往往也会逐渐懈怠并陷入各种权力、金钱、利益的斗争中而腐化,于是统治阶级与百姓便再次处于对立状态,直到矛盾被激化时再次暴发冲突。
这也就是所谓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都在一次又一次的演译着“大乱”与“大治”的交替。
此时的伪满州国正刚刚结束“大乱”……更确切的说,是“大乱”的末期,会不会进入“大治”时期,那还得看中国远征军及东北百姓能不能成功将日本人击溃并抵挡住日军其它部队的反扑。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不愿意重回日军高压统治的东北百姓是全力支持中国远征军的进驻的。
这可以从旅大及沈阳一线百姓的热情可以看得出来……港口与火车站永远都不缺少劳力,百姓们自发的组织好搬运任务;工厂、矿厂里永远也不缺工人,劳工们自觉的组织工作;民兵部队里就更是不缺兵源,青年们排成一条长队争相报名……远征军甚至担心太多劳力被征进了民兵队伍会影响农业生产,不得不将征兵的条件一提再提。
张弛在大致安排好这些事后,就再次踏上追赶一团、二团脚步的行程……前线离不开张弛的指挥,尤其是在此时最为重要的前锋,也就是一团、二团,他们的进攻是否顺利直接决定了整支远征军的命运。
沈阳当然重要,但沈阳的重要在于其是伪满州国的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却不是伪满州国的指挥中心和军事中心……此时中国军队消灭掉的日军不过只有一个师团另加两个联队(122师团及123师团一部)。
也就是说,中国军队击溃的不过是日军驻满州国的第三方面军的冰山一角。
如果中国远征军满足于现状驻守沈阳的话,那就会面临两个问题:
一,伪满州国的日军很快大批集结并成为位于沈阳北面的一个大患。
二,沈阳没有任何防御纵深,将直接面对来自东西南的强敌,甚至还有可能被日军从北面切断与旅顺联系成为孤军。
所以,中国远征军必须坚定不移继续“闪电战”攻势,以期在日军第三方面军相对分散的兵力还来不急集结并组织有效的防御甚至反攻前一举将其击溃,就算不能将其击溃至少也要让它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无法对沈阳构成太大的威胁,这样就不至于在将来的日军的反扑中腹背受敌遭到几面夹攻。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长春……伪满州国的首都,也可以说是伪满州的指挥中枢。
半履带装甲车里,张弛在摇摇晃晃的手电筒的光线下若有所思的盯着地图上的长春……只要拿下长春,日本第三方面军就有可能陷入一片无人指挥的混乱,同时也会在相当大程度上打击日军的信心和士气,会进一步撼动日军对满州国的控制甚至有可能造成伪军雪崩式的投降。
当然,这只是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