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户笑笑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道教门派续八,与美女蛇一起修行,百户笑笑生,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与美女蛇一起修行 !
华山派:全真道支派。尊北七真之一的郝大通为开派祖师。郝大通,字太古,号广宁子,全真教祖王重阳之弟子。卒于金崇庆元年(1212)。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广宁通玄太古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该派活动无系统记载,仅见零星记录。清陈铭珪《长春道教源流》卷七:贝本恒,字常吉,淮阳人。年十七,礼武当袁正遇为师,后师龙门派王常月受戒律。康熙乙亥(1695)结茅武康(浙江旧县,1958年并入德清)之高池山。乾隆乙丑(1745),余杭人延主洞霄宫。乾隆二十三年卒。于《易》学颇有造诣,著有《周易参义》、《黄老旨归》。此处谓其受龙门派王常月戒律,当为龙门派道士,但《金盖心灯》卷四《沈轻云律师传》则谓其为华山派裔。曰:“贝常吉,名本恒,为华山派裔”,与龙门道士沈轻云友善,本恒有弟子李仁凝,号云峰,在沈轻云逝世后,“为封其龛,葬于大涤山之金筑坪”。卷三《樊初阳律师传》亦谓贝本恒为华山派裔,谓其又从樊太初(号初阳)学,“得其宗旨”。《金鼓洞志》又记李仁凝事:“月峰真人者,即世所称妙衷定命真人也,姓李名仁凝,皈依常吉真人为师。隐于云窝山房,好清静,修性炼命,备尝苦楚。性喜洁,最爱花木,精修三十年。”据此,贝本恒乃华山派道士,又曾参学龙门派。他和弟子李仁凝在清康、雍、乾间活动于浙江德清、余杭一带。于此可见华山派活动之一斑。《诸真宗派总簿》第十三,记有华山派之传代派字,前四句为:“至一元上道,崇教演全真,冲和德正本,仁义礼智信。”据此,贝本恒为华山派第十五代,李仁凝为十六代。
净明道:全称“净明忠孝道”。是宋元间在南昌西山兴起的道派,系由灵宝派分衍而成。净指不染物,明指不触物,该派以净明忠孝为宗旨,并作为教派名称。净明道的创立经历了长时间的酝酿过程。净明道尊奉东晋道士许逊(许旌阳)为祖师,称其法箓出于许逊。许逊东晋时居南昌传道与十一弟子并称十二真君。许逊死后,西山道教不绝如缕,许逊焚修的游帷观,亦历经唐代道士胡惠超重振和北宋皇帝的敕封。南宋初,西山玉隆万寿宫(原游帷观)道士周真公利用许逊信仰,致祷许真君救度,得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即于西山建翼真坛,传度弟子五百余人,标志着这一道派的形成。但周真公一系的道派传承未久,似即湮没无闻。宋末元初,西山道士刘玉起而创教。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刘玉托称遇西山道士胡惠超下降,宣告净明大教将兴,当出八百弟子,刘玉当为师。刘玉始建腾胜道院,以善道劝化。此后刘玉先后宣称得许逊降授《玉真灵宝坛记》、《中黄大道》、《八极真诠》,郭璞降授《玉真立坛疏》,胡惠超降授道法和三五飞步正一斩邪之旨。至大德元年(1297)以“净明道”命名的道派正式形成。刘玉重新开创的净明道以许逊为净明道师(旌阳公一传),以兰公、谌母为净明启教,以西山十二真君为净明传教。又尊唐代道士张氲为净名经师,胡惠超为净明法师,东晋道士郭璞为净明监度师,合称“净明三师”。刘玉称净明扬教,为旌阳公二传。刘玉以下净明道四代嗣法宗师称净明嗣教,黄元吉为旌阳公三传,徐异为旌阳公四传,赵宜真为旌阳公五传,刘渊然为旌阳公六传。刘玉至净明四嗣教五代是净明道兴盛时期。黄元吉在西山传玉真,隐真、洞真三坛以授弟子,此后西山净明法坛法箓盛行于世。黄元吉、徐异、刘渊然皆赴京师,弘扬净明教法,广结士大夫,名重一时。黄元吉得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举荐,被元室敕封为净明崇德弘道大师、教门高士、玉隆万寿宫提点。赵宜真曾先后从张广济、李玄一,研习全真北派、南派之学。净明道与全真道、正一道保持了密切的友好关系。刘渊然以后净明道的传承系谱不明,教派渐趋衰落。清顺治九年(1652),丘处机第八代嗣法弟子徐守城入西山研修净明道,致力于西山宫观的修复。康熙三十一年(1692),徐守诚死,其弟子谭太智、张太玄、熊太岸居西山绍继净明法统。此后,净明道历史即付诸阙如。净明道以“净明忠孝”为修道宗旨。净明是指对内心修炼的要求,忠孝是对行持的要求。净明道以忠、孝、廉、谨、宽、裕、容、忍为“垂世八宝”,要求道士恪守。净明道以忠孝为大道之本,认为“忠孝立本,方寸净明,四美俱备,神渐通灵,不用修炼,自然成道”。(《净明忠孝全书》卷二)净明道的特点是融汇道、儒、释,倡导三教归一。认为道教的净明,儒教的忠恕,佛教的大乘,三教之旨,殊途同归。净明道重视封建伦理修养,具有浓厚的理学特色。《净明忠孝全书》是净明道的基本经典,由黄元吉编撰成书,是研究净明道教的重要资料。《道藏》中收有净明道经书十余种。净明道是以倡导忠孝为特色的新道派。净明道的教义,深得元明官僚士大夫的赞赏,亦受到元明统治者的重视。净明道嗣法宗师与龙虎山张天师关系密切,与全真龙门派、全真南派亦有交往,是无明时期颇有影响的一个教派。
闾山派:是净明派祖师许真君弟子所衍,分三奶派和法主公派。又说为净明派或正一派的分支,实际上是民间符咒道派,在浙江、福建、台湾等地享有盛名,影响甚至大过其它道派。在下往浙南寻书的道友小魏即闾山三奶派感应坛第七代坛主。该派源于陈靖姑(奇仕妈)的民俗信仰,相传福建古田县东地名临水,于五代时有陈姓世代为巫,陈靖姑亦一女巫,父陈昌,母葛氏,教以巫鬼道之术,陈靖姑与其结谊姐妹,巫相兼,习武修道,由巫师而神,乡人祀之。据说她曾师从闾山法主许真君,得许旌阳之秘诀,又从龙虎山张天师学道,得斩妖宝剑。陈靖姑信仰的《大奶灵经》云其“传法闾山,显迹古田”,南宋时福建一带建有奇仕妈宫、临水夫人庙。泉州奇仕妈祀陈、金、李三夫人,为授胎、护产、育婴之女神,香火较盛,且有“观音签”,并以妈祖配祀,至今尚存。福州的三奶夫人为陈靖姑、林淑靖(林九娘)、李三靖(李三娘);古田顺懿祖庙中祀顺天圣母(陈靖姑)、左祀江夫人(俗称虎奶)、右祀石夫人(俗称二奶)。台湾有十六座临水夫人庙(包括台北市临水顺天堂、台南市临水夫人妈宫、高雄县三奶宫、南投县顺懿宫、台中市临水宫、宜兰县靖安宫等到),皆为道观,属三奶派道教。台湾道士多属正一派系,其中乌头司公为天师道,红头师公为闾山三奶道。闾山三奶本为道教民俗信仰,在大陆至今犹存,台湾民间道派兴盛,遂发展为民间道教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