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阿Q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七节 茶叶危机,大国崛起1857,狂人阿Q,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赫德的工作状态雷厉风行。
他上任第二天,就赶去了香港,在香港的报纸上刊登招聘广告,甚至登门至一个个自己看好的人才家中游说。
朱敬伦让方山跟着赫德,名义上是帮助赫德,事实上也是一种监控。
从方山反馈回来的消息中,朱敬伦发现赫德并没有直接跟港英政府联系,而是直接去挖角,挖角的主力是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已经奉英国议会的命令宣布解散,但是那些人还在,有的启程回英国或者印度去了,还有相当多一部分留了下来,一些想要在中国寻找自己的机会,一些则是被港英政府聘用,毕竟港英政府的人才也不够丰富,东印度公司香港分部这些经验丰富,熟悉中国国情的雇员,对港英政府来说,也是非常好的职员。
除了在东印度公司挖人,赫德还在一些洋行中挖人,甚至直接在港英政府管理的港口机构中挖人。
东印度公司留下的那些职员中,赫德招募到了十多个,而各大洋行中也招募了一些,这些洋行在中国经营,也十分乐意在中国地方政府的海关中,能有他们的人,或许能够保障他们的利益,甚至帮他们开拓生意,港英政府的码头上赫德也挖来了两个报关人员。
不到十天时间,赫德招募到了三十个人,这些都是经过赫德亲自面试合格的。
带着这些人回到新安,赫德立刻找朱敬伦,要求接手新安厘局。
新安厘局之前一直都是新安户房在管理,包括抽厘和码头管理,都是郑同带人在管理,现在这些权力都要交给赫德了,郑同不可能没有意见,哭丧着脸在朱敬伦面前长跪不起,直言把厘局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一个洋人很不妥当。
朱敬伦安抚了一下郑同这个老吏,但态度十分坚决的让他移交相关资料。
老实说朱敬伦对郑同的工作并不认同,这段时间就没少出事情,他已经收到了十几个国家公使发来的抗议公函了,大致抗议的都是一件事,那就是新安厘局的县吏勒索各国商人,其中除了英国人没有投诉之外,几乎在新安做生意的国家都投诉了,很显然郑同手下的户F县吏只知道英国人惹不起,对其他国家的商人就没有客气。
朱敬伦没有惩治这些胆大妄为的县吏就已经算好的了,怎么可能还让他们留在厘局中。
赫德招募的人中,基本上都有相关经验,不是在港口码头干活,知道怎么报关,怎么收税,就是曾经给别人报过关,纳过税。但是他们毕竟人数太少,又十分的仔细认真,核对每一笔账务,登记每一艘商船,核查登记的货物,人手根本不够。不过赫德始终在招人,在香港继续刊登广告,还在澳门也刊登广告,甚至委托人到印度去招人。
至于赫德的努力,也初见成果,不到一个月时间,贸易额大幅度增加了两成,这显然不可能是实质的增长,而是清查了打量的虚假和隐匿商品,其中大半是中国商人的出口额,之前他们可以通过贿赂厘局县吏得以走私,现在全都被清查了出来,只能乖乖的登记纳税,少部分是一些不法洋商的走私,主要集中在鸦爿上,这些鸦爿商人跟新安当地的不法分子勾结,由这些不法分子帮他们走私。
但是赫德还是认为依然存在打量的走私情况,因为像鸦爿这种价值高,抽税重的商品,很多都不走赤湾港口,而是偷偷的派小船在附近沙滩上登陆,甚至从九龙那边走陆路运输,避过新安的厘局监管。
赫德为此专门找过朱敬伦,希望厘局组建缉私队,但出于安全考虑,朱敬伦暂时拒绝,理由是没有多余资金,其实是不想看到缉私队这种带有武装性质的队伍,也操持在赫德的手中,但是暂时让侯进带领800训练的已经有模有样的客家勇兵配合赫德缉私。
看到赫德能够如此顺利的推进工作,朱敬伦可不相信他只是临危受命,要知道朱敬伦派方山请赫德已经有两个月了,在其此间赫德一直没有答应,现在看来他也没有闲着,恐怕心中早就盘算过如果他来接手中国的海关会如何如何操作,此时才能如此的得心应手,一个人的成功果然是没有侥幸的。
此时远在京城的咸丰皇帝也收到了广東的消息,两广总督柏贵向皇帝奏报了他跟洋人谈判的结果,把洋人暂时拒之GD门外,同时还从洋人手里收了一笔银子,总计达两万两,柏贵明确说就是看不惯洋人的贪婪样子,才让洋人缴了伙食费。
身边的小太监说这可是咱大清第一回收洋人的银子。
咸丰皇帝则笑骂柏贵真是小家子气,但同时感慨还是柏贵这种奴才可靠。
不仅是因为柏贵的做法,让咸丰心中也感到解气,最让他满意的其实是柏贵平稳的把那些洋人俘虏交还给了洋人,管洋人要银子,这是一招妙棋,这样那些看似精明实则愚蠢的清流就不会攻击柏贵向洋人示弱,而是攻击柏贵有辱上国体面了,他们会认为柏贵是贪图洋人的银子才放的人,而不是惧怕洋人放的人。
相比柏贵的巧妙做法,黄宗汉的做法就愚蠢至极,黄宗汉在两广总督任上的时候,擒拿到了巴夏礼,竟然直接把巴夏礼送到了京城,这让咸丰非常难办,整天都有清流吵着要献祭太庙,也有说刮了巴夏礼给洋人以教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