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四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九章 欺人太甚,相声大师,唐四方,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解放前有两位净街王,一位是评书门人的王杰魁先生,这位王老先生的辈分比张阔如还要高上一辈,张阔如见到人家也要恭恭敬敬叫一声师叔。

说到这位王杰魁先生倒是特别有意思,老先生说评书最大特点就是细致,那简直就是细致的不行了。

这位爷最擅长说的是三侠五义,包公案,说的特别细致,至今仍有一些细节让人津津乐道。

就比如包兴儿倒茶,从走路、关门、走在这条路,走了多少步,又拐了弯换了一条路,又走了多少步才到了厨房,然后拿起什么什么样式的茶壶,装了多少多少水,放在什么什么样子的炉子上烧,然后从陶瓷罐里面拿茶叶,拿多了又给放回去了一些,又放回去多了,又拿了一点出来……

反正就是太细致了,各种细节无有不到。当然了人家这种表演风格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要不然也不会被人称为净街王啊。

老爷子在解放前在北京的一些商业电台说包公案,那时候各家商店里面都有收音机,掌柜的也爱听,他这一开倒是不打紧,那些没钱买收音机的人可都挤在商店门口了。

所以老爷子只要一开始,街上就没人了,全都挤在人家商店里面不出来了,这也就是净街王名号的由来。

还有一位响当当的净街王就是王元风,也就是现在的王弥苇,那可是相声界的一位奇人。说相声的表演场所通常是在茶社或者园子里面,就算有说单口相声的,也很少有人去书场的,都是在茶馆里面说完一段儿,再一要钱就行了。

但是这位爷却偏偏相反,整天流连在书场之中,一个人跟一帮子评书门人混在了一起。

书场说书是有规矩的,不是说随便乱来的。通常是书场老板找说书艺人来说书,找个五六个人,商量好了我的书场今年一年的书就你们几个人说了,我就不再找别人了。

你们艺人也商量好说书的书目,省的到时候撞在了一起,还有书目的时间,几个月说完,说书的这段时间就不能再去别的场子了。

还有也要跟周边书场的说书艺人打好招呼,大家尽量不要同一时间段说一样的书目,避免恶性竞争。

所以那年月的艺人们是有竞争的,但也是要靠讲义气卖面子的,正所谓城墙高万丈,全靠朋友帮。

王弥苇就是在书场说书的时候跟张阔如认识的,最开始两人是在两家书场说书,是竞争关系,还斗了几场艺,但却是不打不相识,斗艺过程中,他们互相都很佩服对方的艺术水平,反而成为了朋友,后来还在一家书场里面说书卖艺。

张阔如对单口相声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从王弥苇嘴里知道的,其实评书跟单口相声很类似,在艺术形式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就是单口更加侧重逗笑一点,仅此而已。

王弥苇因为常年在书场说书,跟相声界走的也不近,当年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王弥苇是评书门人,因为没有哪个说相声的成天说书的,说相声的还是以说对口为主,说书只是为了说一段儿新鲜玩意挣钱。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大批艺人进入了国家的曲艺团,王弥苇却没有,后来也不知道这人去了哪里了,好多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

随着老一辈人的纷纷逝去,而王弥苇也没有传人来替他维护声誉,所以当年烜赫一时的单口相声净街王也就慢慢被人遗忘了,除非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艺人,否则后来人还真不知道这位爷的厉害。

此刻的何向东是震惊得无以复加了,他师父特别仰慕净街王,年轻时还上门求教过,对这位爷推崇备至,何向东怎么也没想到净街王居然就是眼前的王弥苇,而且这位爷居然还要上赶子收自己为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美食供应商

会做菜的猫

神圣大魔导师

今晚摸老虎

黑暗魔卡师

痛苦的疯子

开着飞船闯玄界

神行万宇

影帝孙悟空

虫战天下

穿越密令

猪咕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