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关门,放大孙(日万初始,求月票
执笔见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7章:关门,放大孙(日万初始,求月票,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执笔见春秋,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太孙殿下直接就开口道出了他的姓氏这说明太孙殿下对自己早有了解指不定早就在锦衣卫那里看过他有关的卷宗了。
想到这里张侍郎心中更加谨慎了随着太孙殿下的话回道:“回禀殿下臣早前在工部任主事一职洪武二十三年蒙陛下恩典调任至吏部为侍郎。”
说完张侍郎作揖回礼不敢多说。
多说多错更容易被抓到辫子。
朱英点点头随后道:“即是如此本宫便想问问张侍郎工部管营造张侍郎在初入工部的时候就已经是主事对于营造一事在入职前可有耳闻或者说曾下功夫钻研过。”
听到这番问话张侍郎稍稍迟疑后回道:“回禀殿下臣未曾有钻研一切都是入职后这才开始了解。”
在太孙殿下面前这奉天殿中张侍郎可不敢说谎不过这样的事情几乎所有官员都是如此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朱英再次点头后问道:“那么张侍郎从工部调任到礼部后在此前对于中外礼仪外臣文字语言可是有所了解。”
张侍郎再次摇头道:“臣未曾了解。”
朱英这次微微停顿了一下而在张侍郎的心中已经升起了不好的预感。
果然下一刻来自于太孙殿下犀利的反击就已经到来了。
“常言道治大国如烹小鲜若将官员比喻作厨子那么治理方式便就是相当于炒菜的过程了。”
“张侍郎在去当这个厨子的时候连锅勺都不知道如何拿连火候都掌控不清楚在这个时候作为主事遇到了有关于工部上的事情和问题需要拿主意的时候。”
“那么当时的张侍郎是怎么去处理的呢?还是说人云亦云听从下属的建议。”
“即是如此若是这件事犯了过错由谁来担责?”
“如果让张侍郎来担责肯定是心中不舒服的毕竟张侍郎什么都不懂跟赶鸭子上架一般完全是下属的问题。”
“是这样吗张侍郎。”
朱英目光微微有些凌厉的看着张侍郎问道。
这让张侍郎额头上的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对于这种问题他从来没有被人问过也从未想过。
不过他心中有些不服气这朝堂上的官员哪个不是这般过来的他张侍郎也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怎就要被太孙殿下单独训斥呢。
而朱英此刻仿若是听到了张侍郎心中的想法也未逼迫张侍郎回答转而说道:“这等事情在当今的朝堂上已经成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各位大臣们都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可仔细想想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突然去负责这些事情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本宫还真想问问在当今的朝堂上有多少官员对于自己所负责之事算是知根知底的这便相当于当换了一个官职后曾经从官的经验知识又得重新来过。”
“学得快的自然耽误不了多少时间或许几个月就能掌控了可未必能人人如此这般说来岂不是尸位素餐?”
“张侍郎你可觉得本宫说的有几分道理可言或者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建议不仿说出来听听。”
面对太孙殿下的问话张侍郎后背都有些凉意喉咙滚动数番这才恭敬的回道:“殿下说得在理。”
张侍郎其实还是想反驳几句的可思来想去却发现殿下在这方面好像非常懂得能够直接点到这个份上根本不是随便几句就能糊弄过去的。
无奈之下只好附和。
朱英看了眼张侍郎后便将目光转向群臣。
一阵扫视后问道;“若是哪位大臣对于方才本宫说的话有什么想法可大胆提出共同讨论一番。”
面对太孙殿下颇有些针锋相对的言辞诸多大臣哑口无言。
即便是刘三吾还有各部尚书心中思索后突然发现太孙殿下这番话竟是直接点到了官场上的根子上。
这是没有办法去反驳的因为这本来一直就是官场中的隐患。
诚然也可以转个方向对太孙殿下的解决方案这边攻击可这样的话就过于直接了。
现在的太孙殿下看似是在辩论实则锋芒毕露加上后面一直笑眯眯的陛下。
这一老一小的谁也没那胆子张侍郎敢于绕弯上就已经被很多官员所佩服了。
而在这一刻朱元璋看着大孙的侧身还有现在这高昂的气势脑海中突然蹦出一个词:舌战群儒。
如此大孙真的让人很舒服呀。
朱元璋感觉自己都放松了许多这往后有什么官员的话让自个不爽关门放大孙。
必定可以让诸多大臣心服口服。
朱英在这个时候可不管什么穷寇莫追那自然是要穷追猛打的。
见都不说话了直接就一锤定音道:“科举分类取士的好处是可以很大的程度避免此种不足之处而对学子来说选择的方向更多了。”
“俗话说得好孰能生巧一个事情做得久了自然就更加的熟悉也会更加的专业掌握的学问也就更深。”
“在本宫看来科举分类之势宜早不宜迟尤其在蒙学这块本宫认为在文字之余还要添加插画图文并茂更加让稚童提上兴趣。”
“对于蒙学插画当召集天下画师入京择其优者而取之。”
随着朱英站在这禁金銮殿上不断的述说关于早朝后跟科举分类有关的安排。
下面的臣子们感受到一股大势。
只听其话语就能非常清楚的感受到太孙殿下对于此事怕是酝酿已久个中的细节非常清楚根本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想出来的。
作为大明未来的皇帝科举变法这样的大事在当今陛下威严的笼罩下可谓是势在必行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很多官员心里头的小心思随着太孙殿下的不断讲述也慢慢的沉淀了下去。
都到了这个份上再去反对的话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早朝散去朱英领着朱允炆就直奔大理寺司而去去安排律法的事情了。
像是大明律法这等事情从来都是皇家一家之言无须放在朝会上讨论、
等新的大明律法出炉群臣只需遵守就行。
奉天广场上诸多大臣纷纷往自己部门所在过去。
而朱棣的面色有些铁青。
----
ps:一身轻松全力码字求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