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踏沧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3章 敢问路在何方(1),明末那些事儿,赤脚踏沧浪,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饥饿,使素称强大的大西军,变成了一只疲软无力的军队。
粮食问题和日趋严重的险恶局势,使张献忠认识到再困守成都已没有多大意义,必须另谋出路,再图发展。
他计划弃成都北上,但陕西历经战乱,也是一个穷地方,不如取道长江,顺流南下,然后东进,进入相对富裕的湖广省休养兵马,伺机再从湖北前往陕西。
大顺三年(1646)七月,张献忠率军三十余万,乘坐几千艘战船,从成都出发,顺江东下。几千艘战船遮蔽了江面,绵延十几里,战船上最显眼的,是数不清的装满金银珠宝的木箱子。
大西军奉行“一切缴获都归公”的严明军纪,不许官兵私藏金银,张献忠每到一地,都以严酷的刑法逼迫官绅富商“输银助饷”。
仅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攻克武昌,从楚王府中就搬出“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在十几年的造反生涯里,张献忠掠夺占有的财富无疑是难以想象的。
众多的金银财宝船上根本装载不下,张献忠又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夹槽,里面放入银锭,让它们随船顺流漂浮,打算在长江下游水流狭窄地段,再打捞出来。
距离成都约150里的彭山县江口镇,是出成都府的唯一水路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夏日暖阳下,大西军战士懒洋洋的抱着刀枪,守卫者这些诱人的财宝。
战船浩浩荡荡驶入了江口镇水域,突然锦江两岸山头上战鼓“咚咚咚”擂响,喊杀声震天。原来明将杨展早已埋伏在这里严阵以待,准备水陆夹击。
张献忠赶紧跑出船舱观望。杨展一声令下,枪铳弩矢疾风暴雨般向船头倾泻,大西军顿时死伤一片。张可望,张定国等率领将士搭箭还击,但敌人在高处,有山岩作掩护,命中率极低。
大西军惊慌之际,只见前方又有一条条熊熊燃烧着的火船顺风飞驰而来,箭一般射向大西军战船。风烈火猛,大西军船队顿时陷入火海之中。
张献忠急忙下令调转船头撤退,但江湾狭窄,很多战船拥挤在一起,自相磕碰,士兵纷纷跳水逃生。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张献忠才在亲兵侍卫的拼死保护下脱离险境,士卒伤亡过半,许多装满金银珠宝的木船和“木鞘”就此沉没在了彭山县江口境内的水域里。
打扫战场,杨展命人下水打捞大西军遗留的金银财宝,充作军饷,后来又拿这些金银到相对安定的边缘土司那里购买粮米。从此,杨展“富强甲诸将”,变得更加兵强马壮,嘉定,叙州,眉州一带成为经济比较富庶的地区。
但也就是这个原因,不久就给身经百战的杨展将军惹下了一场杀身大祸。
直到今天,彭山县江口镇的渔民在撒网打渔时,有时还能捞起银制的元宝。2005年4月的一天,彭山县江口镇岷江大桥附近的老虎滩河床引水工程建设工地上,一辆挖掘机从河床3米深处掘起一铲砂土,伴随这铲砂土落地的,还有一截黑不溜秋像朽木一样的东西。这朽木从挖掘机斗子里滚落到地面后,眨眼间,一枚枚银锭乌黑中泛出亮光。出土银锭藏匿于木筒内,木筒长118厘米,外径18厘米,为两个半圆形木桩,内部挖空把银锭放入其中,然后合在一起,两头用铁丝箍紧。
张献忠遗留的财宝究竟在水底还有多少,真是令人遐想不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