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澄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4章 分魏,唐朝下的蛋,王澄明,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贺德伦到魏州后,当即就把魏兵一分为二,一部留魏州,一部准备迁往相州。留在魏州的将士倒还安静,可是将要离乡背井迁往相州的将士,却迟迟不愿动身。魏兵将士皆父子相承数百年,各族之间,婚姻相通,可谓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自然都不愿意分离。一时间,满营怨气冲天,将士们聚在一起,整日里抱头痛哭。贺德伦再三催促,魏州兵仍是不肯动身,无奈,只好遣使催刘浔火速北上。刘浔渡过黄河后,将大军屯于南乐,先遣澶州刺史王彦章率五百龙骧骑军进入魏州,督促划为昭德军的士卒赶快前往相州。王彦章入城后,将五百骑军屯于金波亭。
魏州银枪效节军队长张彦对魏兵道:“朝廷疑忌我军府强盛,设此计策就是要使我军残破、分离。我六州历代归属一座籓镇,大兵从未远出河门,一旦骨肉流离,定将生不如死。”魏军将士皆有同感,皆暗自打算准备兵谏。
三月二十九日夜晚,张彦率银枪效节军抢先发难,率领一万多魏军包围了金波亭。王彦章见势不对,慌忙率骑军逃出了魏州城。天刚放亮,张彦率领乱兵突然冲入了牙城,贺德伦的五百亲兵拼死抵抗,怎奈众寡悬殊太大,五百亲兵眨眼间就全都战死了!张彦随后就把贺德伦劫持到了城楼之上,软禁了起来。一时间,魏州全城大乱,魏州士民被乱军屠戮者,不可胜计。
朱友贞闻变,忙遣供奉官扈异前往魏州安抚魏军,并许诺对张彦不但不问罪,而且还将擢升张彦为刺史。张彦不答应,坚持魏州不能分割。扈异回京后,对朱友贞言道,张彦易于对付,只要遣刘浔兵临城下,张彦立可授首。朱友贞不许,再次下诏许偌厚赐诸军,将士优赏。张彦看罢,当时就把诏书扔到了地上,对使臣更是痛加辱骂,并逼着贺德伦再上奏章,奏请恢复魏军如旧,令刘浔之军退出魏州。
朱友贞看罢奏章,再遣使者至魏州,宣旨道:“此乃国家大计,既然制置已定,不可轻易更改。”如此来往数次,张彦等气急败坏,手指着南面破口骂道:“无知小儿,竟敢如此固执!”想来想去,只有再次逼迫贺德伦上表列举厉害。
贺德伦道:“我乃武将,识字有限,难以表明其意。”张彦想想也有道理,问左右道:“谁人可起草奏章?”众书吏皆道:“判官王正言应该可以。”张彦对兵士们喝道:“还等什么,还不快把此人带来!”
不一会,一个瘦骨嶙峋的书吏被众兵士推搡而来,此人留着花白的山羊胡,看年龄早已过了花甲之年。张彦将其按在书案旁坐下,让他赶快起草奏章,王正言本来就不善文辞,此时又为乱军兵刃所迫,紧张之下,脑子里一片空白,一时间,流汗浃背,久久不能下笔。张彦大怒,一把又把王正言拉起,骂道:“笨死了,你这不是污辱我吗!”转头问书吏:“还有谁可以起草奏章?”书吏言道:“罗王的书记司空颋甚有文采,他肯定能行。”张彦立即让人又把司空颋召来。
不一会,军士就把一个人带了进来。张彦一看,不禁大失所望:只见此人约莫四十来岁,身上衣衫褴褛,脸上脏污不堪,甚为猥琐。张彦不屑道:“你就是司空颋?”
来人点了点头。
张彦又问:“你曾为罗王当过掌书记?”
来人又点了点头。
张彦知道,罗绍威本人即文采过人,能在他帐下当掌书记,自是非同小可。于是,便将自己的想法对司空颋说了一遍,最后说道:“词语尽量强硬,不必拘泥礼节。”
司空颋听罢,仍是一言不语,走到案边,提笔就写,一挥而就。张彦大为惊愕,随即即命书吏读给他听,书吏读道:
臣累拜封章,上闻天听,在军众无非共切,何朝廷皆以为闲。半月三军切切,而戈矛未息;一城生聚皇皇,而控告无门。惟希俯鉴丹衷,苟从众欲,须垂圣允,断在不疑。如或四向取谋,但虑六州俱失。言非意外,事在目前。臣当道兵甲素精,貔貅极锐,下视并、汾之敌,平吞镇、定之人。特乞委臣招讨之权,试臣汤火之节,苟无显效,任赐明诛。
张彦虽然不是全懂,但也知道正是他要表达的意思,连忙对司空颋赔罪,赠以衣服、仆从、良马,并当即聘任他为节度判官。
朱友贞接到表章后,连忙召张汉杰兄弟、赵岩等人商议,张汉杰道:“此表危言耸听,外强中干,一旦刘浔大军抵近,区区乱兵,何足道哉!”朱友贞遂又下诏书道:
魏、博寇敌接连,封疆悬远,凡于应赴,须在师徒。是以别建节旄,各令捍御,并、镇则委魏、博控制,泽、潞则遣相、卫枝梧。咸逐便安,贵均劳逸,已定不移之制,宜从画一之规。至于征伐事权,亦无定例。且临清王领镇之日,罗绍威守籓以来,所领事衔,本无招讨。只自杨师厚先除陕、滑二帅,皆以招讨兼权,因兹带过鄴中,原本不曾落下,苟循事体,宁吝施行。况今刘浔指镇、定出征,康怀英往邠、岐进讨,只令统率师旅,亦无招讨使衔。切宜遍谕群情,勿兴浮议,倚注之意,卿宜体之。
张彦见朱友贞已然铁了心的要将魏州一分为二,心中气恼之极,一把将诏书夺过、扯碎,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对贺德伦道:“梁主愚暗,被小人蛊惑,现今魏州城内扰攘不止,不知依靠何人。魏州甲兵虽多,须有依托方可,太原晋王统兵十万,高举匡复唐朝大旗,且与大梁不共戴天。若能与我同力,何愁大事不济?请将军改图归晋,以求多福。”
贺德伦不得已,只得依从,遣牙将杜廷隐手持贺德伦之书出使太原。张彦又逼着贺德伦告谕全城道:“从今日起,魏州将依从河东称天祐年号。此后,任何人不得与河南往来,若发现有只言片纸,定将严惩不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