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2 时弊,大明皇商,须生,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然,这些事情以王昱这个后世人的眼光看来,自然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此时王昱已经来到了大明朝,身临其境,自然与用一种超然、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各种问题而有所不同。以一个后世者的眼光来看,此时的大明朝各方面还是很不错的,所谓的积弊,也是宣宗的子孙门搞出来的事情。
说起明朝的积弊,不外乎土地兼并、赋税不均、吏治不清、军事力量薄弱等,这几条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土地兼并自始自终便贯穿在大明朝始终,官员、士绅甚至连皇家都争着抢着的大量兼并土地,致使农民流离失所,只能依附于那些大地主,国家赋税来源大大紧缩,这种影响是一连串的,一环扣一环,一旦其中一环出现问题,便能危及整幢大厦!
至于吏治不清,文官与士绅集团在明朝中后期发展成了最大的利益集团,本应安邦定国的他们却演变成了国贼!他们兼并土地,垄断商贸,却不缴纳半文钱的赋税!坐视国库越来越空虚,民生越来越疲敝而不顾。更兼排斥异己,动辄党同伐异,只为达到自己的私利,可以出卖任何东西!这些人其实称之为国贼蠹虫更为恰当一些!正是因为他们把持了朝政,致使国家百姓越发的疲敝,而他们却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民脂民膏,国家俸禄,一个个锦衣玉食,享尽荣华富贵,简直就是恬不知耻,不知所谓!
当然,由于小冰河时代的影响,粮食大面积减产也可以算作是一个大明朝日渐衰弱,直至败亡的一个主观上的原因。不过,这个问题在王昱看来,乃是最容易解决的事情,虽然欧洲的大航海时代还未曾开始,那些产量高、不占地力、对环境要求低等特点是绝佳的粮食作物还未曾流入大明朝!
但王昱相信,这些作物若是能够在大明推广的话,粮食将不再是问题。只是,寻找这些作物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即便是郑和,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到达了如今非洲的红海、麦加等地,离南美洲还有很远!此时海禁虽然才刚刚实施,但若想重现三宝太监七下西洋的盛况,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若是没有庞大的船队支持,要想到达南美,实在是不容易的事儿!
不过,这件事情再怎么难,王昱都要完成,其它的不说,单是能够让老百姓吃饱饭这一点,王昱便会不遗余力的去做!
唉!王昱重重的叹了口气,站起身来后,绕着书房来回走了几步,这些事情一时半会间是急不来的,而且他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没有半点政治地位,就是想有所改变,也不啻于痴人说梦!慢慢来吧,若想改变,只有先确立起自己的政治地位,拥有自己的话语权才行!
而且,大明朝的读书人之所以因循守旧、顽固不化,根子还是在教育上,如今的科举制度已经演化为八股取士,读书人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那几本所谓的经典之上,两耳不闻窗外事,甚至有的读书人连苏东坡是谁都不知道,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又怎么能够奢望这些读书人有什么作为呢?不过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残次品罢了。
虽然做一个吃喝玩乐的富家子弟是十分惬意的事情,王昱自己也没有什么一定要青史留名的强烈愿望,但在这个时代生活的久了,王昱不知不觉间却对这个时代有了感情,况且后世中盛行的一句话,“大明之后,再无华夏”,也成了他们后来人心中永远的痛!建奴的兴起,致使华夏衣冠从此不再,异族的统治下,我华夏还能留下什么呢?王昱是绝对不愿这段历史重演,因此,他必须做些什么!
出海的事情,似乎刻不容缓了!王昱在心中暗自琢磨着。只是,他这个新科进士,却马上就要到翰林院任职,从此之后,只能幽居京师,若想天高海阔,却是大不易!如何才能寻个由头,到江南去走一遭呢?起码让他把出海事宜做好安排!
突然间,王昱觉得自己高尚了不少,装模作样的念叨了一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后,带着满腹的心事继续琢磨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